文:刘志刚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的脚步逐渐临近,智能家居的浪潮已经是无法避免的趋势,而作为智能家居的入门产品,智能门锁也随着这一风口逐渐走俏,一时间入局者众多,截止到目前,智能门锁行业共有生产企业1300多家,近2800个品牌,参与者也是五花八门,既有老派厂商借势升级,如海尔,美的,大华,海康,更有跨界者跃跃欲试,如360,中兴,联想等。
如今的智能门锁市场可以说玩家云集,在这样拥挤的赛道之上,企业究竟应当如何做才能从这庞大的市场之中拿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不妨先以史为鉴,看看智能门锁是怎么兴起的。
政策红利推动之下,智能门锁逐渐兴起
首先,从2015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行租售并举的政策,鼓励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一批批商业化运营的长租公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而商业化运营的租赁公寓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这一智能门锁的发展。一方面,在以前,公寓的钥匙往往集中存放在中介门店中,租房中介在带客户看房时,常常需要领钥匙,送钥匙,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一旦公寓换了租客或者租客钥匙丢了,就会留下丢东西的隐患,因此需要重新换锁,这给房屋租赁公司带来了许多管理上的不便。
而在智能门锁的加持之下,公寓的运营方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设置或者更改密码,赋予或者注销租户的进入权限,正是解决了这一大痛点,依靠租赁公寓的蓬勃发展,智能门锁的市场盘子也得以迅速做大。
其次,用户习惯的培养。目前,80,90后越来越成为购房和装修的决策群体,而这一代人从小就生活在电子设备环绕的时代,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智能设备有一种天生的熟悉感,加上在外租房,旅居酒店的频率也比较高,对家装智能门锁早已非常熟悉,因此这一代人在购房装修之时,选择智能门锁的人也比较多。
此外,手机上的指纹解锁,汽车的无钥匙启动等一些列无钥匙行为的“培养”也早已让绝大部分人体验到了“无钥匙”所带来的好处与方便,因此面对智能门锁,天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最后,对比传统的钥匙,智能门锁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比如方便,在目前人们的生活状态下,出门时,除了手机之外再带一个钥匙就显得十分累赘。2018年7月,腾讯家居和德施曼联合发布了《中国智能锁消费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在已购买智能门锁的人群中,“方便”是他们最大的购买动机。除此之外,传统门锁的钥匙一旦丢了,或者出门没带钥匙,家里又没人的话,就会产生“上门开锁”甚至换锁的需求,对于有这种经历的人群来说,智能门锁极大的解决了他们的痛点。
行业发展初期,诸多不利因素仍有待破解
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4亿家庭智能锁渗透率仅仅为5%左右,3000万套B端运营的租赁公寓渗透率为10%左右,而欧美家庭智能锁的渗透率35%,日韩为60%,由于“经济时差”的存在,在一些行业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大概还会走欧美的老路,因此智能所的未来还存在巨大的想象力。
在今年的双十一中,智能门锁的销量就大大突破了传统五金,涂料等家居建材企业,成为了今年天猫家装类产品最大的黑马。可以说智能门锁正在不经意间慢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仍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换智能门锁并非是必需品,而是一种可选可不选的消费品。大多数人都是有惰性的,既然对钥匙已经很方便,很熟悉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尝试复杂的高科技锁呢?况且对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这项新产品本身是否可靠,安全,怎么用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能尝到智能门锁的甜头之前很难会有人主动换锁。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格局模糊,头部企业仍不明显。据煜升电子的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大的智能门锁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仅为2—5%。因此尽管2017年销量达到800万套,但却被2000多家企业集体瓜分,平均下来每家不过4000套,份额最大者不会超过40万套/年。
在市场竞争格局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往往会陷入混战,乱战的地步,因此目前智能门锁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产品过剩的特点。此外,一些小厂商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往往采取“粗暴贴牌”,“以此充好”,甚至打价格战的做法,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及行业健康发展,甚至会误导用户对智能锁的理解。
据了解,在今年的7月,作为智能门锁生产量占全国65%的广东,在今年的质量检查中,广东省质检局发现,越有十分之一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能够被轻易打开。
面对行业的不利因素或者乱象,企业不妨静下心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待潮水褪去后,成为真正的头部企业。
品牌形象与基础品质并驾齐驱,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精准宣传,瞄准80,90后年轻群体,打造自身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正像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一样,第一批的尝鲜者永远是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年轻人。此外,相比较于60,70后,年轻人有着买房,换房的需求,在体验过智能门锁的方便之后,第一套自住房,选择智能门锁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而企业的品牌形象,其所代表的意义,则是年轻人在考虑智能门锁的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比如“苹果”代表着时尚,创新。“奔驰”代表着成功,大气等,“小米”代表着性价比等。年轻人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品牌气质与自身追求相符的产品。
在当下的企业发展阶段,公司的品牌形象是企业一笔宝贵的资产,对客户来说,能增强对公司的信赖感,更能增强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粘性。特别是在互联网传播如此迅速的当下,一个生动,有趣的企业形象会带来极大的传播效应,成为企业免费的广告,在为企业省钱的同时,不断创造经济效益。
所以,瞄准年轻人,打出年轻,时尚的招牌,可以说是精确打击。
其次,坚守安全,稳定的核心功能,而非其他。有很多人常常把智能家居当做未来流量的一个入口,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了语音留言,自有APP等功能,但事实上,对于智能门锁行业来说,花里胡哨的功能,其实作用并不大。相反,功能越多,设计往往越复杂,用户的学习成本也高,安全性与可靠性也将大大降低。
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智能锁的原因无非就是方便,解决了出门拿钥匙,丢钥匙的痛点,智能锁的本质上还是锁,用户最关心的因素无疑还是安全,稳定。所以,不论是智能家居也好,最近火热的AI也罢,都只能勾引起潜在用户的好奇心,为产品造势,但是当落实到选择产品时,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唯一能靠得住就是产品的口碑。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据网易严选官网显示,网易智造的曜石智能门锁于12月4日22点准点限时抢购,低至8折的促销活动仅持续1天,入手价1039元,令这款智能门锁的性价比再度被刷新
智能门锁对比传统机械锁,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比如安全性方面,传统机械锁会存在钥匙丢失或被不法分子复制的风险,智能门锁采用的是指纹或密码,独存于个体中,安全有更多保障
随着智能门锁的迭代升级,目前的产品基本上都支持指纹开锁、密码开锁、刷卡开锁、钥匙开锁等多种开锁方式,因此市面上的智能门锁都选择采用C级锁芯,以保证安全性,也就是说“活体指纹解锁
网易智造的曜石智能门锁自上线来因性价比高、安全性佳的特点,成为不少用户将家庭用锁升级为智能门锁的首选。临近双12,这款智能门锁在网易严选平台预告,将于12月4日22点提前降价
智能门锁正逐步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继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之后,另一生活标配,面对智能门锁这一布局智能家居的敲门砖,各大巨头纷纷涌入,形成了如今智能门锁行业群雄逐鹿的场面
A5创业网(公众号:iadmin5)2月19日讯,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越来越近,今天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的AI合成主播初次亮相,AI合成主播将从过去的“坐着播新闻”升级成结合肢体动作的站立式播报”。
未来,AI技术将成为航空领域最为关键性技术之一,并且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式的改变。虽然目前在整体航空领域人工智能的运营还不够充分,但我们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2月19日,WULIAN在南京成功举行农年新年以来智能家居行业首场发布会——宁聚新力量暨WULIAN2019新品发布会,在线观看量高达13.5万。发布会以“开放·融合·赋能”为主题,重点剖析智能家居现状、趋势,推出WULIAN2019无界赋能新模式,及发布智能家居新品。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在家居生活方面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进军智能门锁行业。而关于智能门锁,近期大家讨论最多的便是“真”、“假”锁芯之争,很多消费者不明白真假锁芯的原理,再加上有些不专业的博主或者采用“真锁芯”厂商的引导
这两天,各个中小学陆续开学了,最近网上又开始广泛流传一条消息,让很多家长牵肠挂肚,大意就是“国家将实行中考改革,将游泳项目作为第一考核项目,并直接影响2020年的中考人群。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而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机关,流传至今,已经演变为具有人工智能的高级门锁。
AI注定改变一切,在那之前,2019年毫无疑问将是AI落地全面加速的一年,百度大脑已经走在前面。2018年是AI全面落地,成果颇丰的一年,2019年AI行业迈步向前的信心显得更加充足。近日,百度大脑一次性发布了数十项产品与技术的更新。看起来,作为AI行业的“头雁”,百度大脑这个开年来势汹汹,2019
2月18日消息,近期,第33届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年度大会在夏威夷举行,银河水滴作为拥有世界最先进步态识别技术的企业受邀参加会议,分享公司在步态识别领域最新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物流机器人不光要解决终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要解决物流行业中的仓储分拣、运输配送以及流程管理等全产业链的融合问题,其中包括像无人驾驶这样的关键性
目前,智能家电处于各自为王的阶段,行业领头者迟迟未曾出现,路由器能做的也只是升级自身。小米虽然抱着统一所有家电协议的心思,但最终也只能靠自己拉起一